让视线切换到2016农安县秋收季节,农安县哈拉海镇、杨树林乡农民用自产的红辣椒和花生黄**拼成一组色彩各异的艺术字:“农业转型看农安,农安创新求发展”,表现出广大农民在农安县创新求变中的喜悦心情。
补短板、提效应,
促进农民增收
开局年,创新发展模式中的农安县农业取得了“开门红”。像哈拉海镇和杨树乡广大农民那样,广大农民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喜庆祝丰收场面不胜枚举。
“十二五”期间,农安县粮食连年递增,已持续稳定在60亿斤阶段水平。未来5年,吉林农安县粮食要稳定75亿斤。农安县作为吉林省产量大县,这绝非是一个神话。
2016年,农安县农业种植结构突然调整,正是这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广大农民从2016年玉米价格跌入历史最低点中得到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实惠。
针对今年玉米国家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降价的实际,按农安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2016年,农安县大幅度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经济类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以适应因玉米降价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下降。据农安县农业局统计:农安县籽粒玉米比上年调减6.44万亩以上。大豆3.4万亩,花生1.8万亩、三辣1.24万亩。
建生态,树品牌,
增强市场竞争力
开局年,农安县始终坚持生态农业“多条腿”走路的新格局,种植结构调整大放异彩。
农安县从巩固和发展“三辣”、黄烟、马铃薯、花生、胡萝卜、西甜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入手。同时??以“两线八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棚膜蔬菜产业,2015年新发展棚膜蔬菜2500亩,棚膜经济总量年末达到16000亩。比期初的8000亩增长100%,基本建成“三辣”、花生黄烟、马铃薯、瓜菜、胡萝卜六大特色基地。
农安县从农业品牌建设深挖发展潜力,重点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0多个。康大兔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华正猪肉获省名牌产品、长春市十大名牌农产品(12.390,0.05,0.41%)称号,省内市场占有率达30%。学龙手拍粉、江波食月饼、青山江边鸭蛋、卓然稻花香大米在第十四届农博会上获得金奖;华正猪肉、哈拉海“三辣”被评为“最具长春味土特产”。
政府主导,农民“击鼓”,
创新农业唱大戏
“十二五”期间,农安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市级以上3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年可实现加工业销售收入158亿元,税收3亿多元,创汇2200多万美元,安置剩余劳动力5万余人,带动基地农户8万多户,户均增收6500元。
发展是硬道理。“十三五”期间,农安县将步入绿色生态县,建设“两线八区”棚膜蔬菜产业带,年递增3000亩,到2020年,棚膜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大力推?农业产业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农业标准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及引松工程流域黑土、黑钙土区域为主体,重点发展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确保播种面积,稳定提高单产。以302国道和长白西线为轴,建设两条棚膜蔬菜产业带;以合隆镇、开安镇、华家镇、农安镇、哈拉海镇、烧锅镇、龙王乡、三岗乡为节点,建设八个棚膜蔬菜产业示范园区。
以哈拉海镇、杨树林乡为中心的“三辣”种特色作物种植区,以杨树林、三盛玉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以青山乡、靠山镇为中心的黄烟种植区,以伏龙泉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区,以农安镇、烧锅镇、靠山镇为中心的瓜菜种植区、以农安镇为中心的胡萝卜种植区。全方位区划产业格局,全力打造农安县农业拳头品牌。(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