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2013年末的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是??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直接指向对阜新农业传统习性的颠覆,于是,这场亘古未有的农业革命在阜新大地震撼展开。
3年来,全市创造性地编制了符合全地区实际,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特点的建设规划;实行了各级领导包产业、包项目、包建设任务的联动工作机制;制订了水电路建设配套、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等项目补贴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采取了强化科技和信息服务、资金整合和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典型引路、督查考核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创造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阜新方法论”。
3年中,全市完成示范带建设任务208.08万亩;基础设施投入9.4亿元,带动社会资本93.6亿元;新发展合作组织3877个,实现土地流转163万亩,建设重点项目489个;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果品林业、精品农业的亩效益分别比传统农业提高22.5倍、5.1倍、4.9倍和1.14倍。
特别是初步构建起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使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为全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创造了条件。
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是一次空前的农业基础大投入,一次规模浩大的农业结构大调整,一次点多面广的农业领域?开放,一次盛况空前的经营主体大迸发,一次提质增效的产业化大推动,一次眼见为实的示范效应大释放,开创了阜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从设计到实践再到成果来看示范带建设,可以说,阜新农业转型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是,时下全市进入转型振兴的攻坚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值此关键时期,示范带建设这一农业转型的重要平台仍需升级。为此,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有关“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要求中提出,要发挥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示范带建设新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各县区也在结合实际制订规划。其中,阜蒙县已经拿出了初步规划。在新的规划中,该县明确在巩固原有示范带建成面积的基础上,再辐射发展57万多亩,实现35个乡镇全覆盖,已划分出绿色蔬菜产业种植带和优质粮食综合产能区等五大产业功能区,并围绕农业内部调整型项目、产业链条延伸型项目等共确定了30个重点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落实。
示范带建设新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的制定十分重要,结构调整中?业层次的取向问题,每个产业链条的集聚性和完整性问题,开放式建设中招商项目的质量问题,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问题,等等,这些事关阜新现代农业能否提速推进和高水平发展的重大事项,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以足够的考量。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载体,示范带建设要以示范引领的功能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产业带、生态带和农民增收致富带,这是示范带建设的设计初衷,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全市要在巩固过去3年示范带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打造一批技术先进、产出比高、效益良好的现代农业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并注重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有效搭接,升级已经初步形成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当中,要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应用、试验示范和研发推广,真正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畜牧、粮食、果蔬、乳品和油料加工等丰厚度极高的产业链条,提升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阜新转型升级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示范带滚动延伸发展的要义所在。这当中,各县区、乡镇要注重构建种养加一体、农牧果结合的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要创建优质粮油、果蔬基地,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的单产水平,推进畜牧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种植和生产规模;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中,要突出农产品的特色和品牌,让更多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及休闲食品贴上“阜新标签”,成为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阜新制造”。
农业的经营方式在示范带建设中已经得到创新发展,但我们应该承认,比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要求还有差距。今后3年,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仍然是个大课题。对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各种方式的探索,对于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信息等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展开等,都应成为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转型升级的基本内容。
我们坚信,在示范带建设的发展中,只要我们进取的脚步不停歇,预期的发展成果就一定会可喜呈现。(阜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