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去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1238.2万亩,总产达到942.5亿斤,但同时存在耕地质量提升缓慢、抵御灾害能力较差以及生产规模偏小等问题。《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0万亩,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50亩以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到10万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达到50%以上。
山东是棉花生产、消费和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受市场、价格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山东棉花生产形势日趋严峻,生产成本高、规模小、棉田素质下降等问题困扰着我省棉花产业。《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省按机采棉规格种植60万亩以上,机械采收20万亩以上,培育6—8家保证省内棉种供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育繁推一体化棉种企业,并提升中高端棉的产出率。
作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我省花生生产呈现面积、总产显著减少,单产显著增加的发展态势,去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1110.7万亩,亩产比2010年提高了6.7公斤。目前,我省花生种子加工能力弱的问题尤为突出,且花生多种植在丘陵中低产田,“靠天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高油花生和优质食用花生比例显著提高,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花生加工良种覆盖率力争突破25%,同时研发花生新产品20个。
我省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大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瓜、菜、果、茶叶、食用菌监测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我省乡镇监管机构普遍存在“施舍条件较差、专业人员匮乏、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经费短缺”等现象,且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现象。《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农业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范总数达到2600项,全省年检测样品达到4.3万个,力争全省75566名村级监管员轮流培训一遍,并实现农药经营告知、高毒农药实名购买、区域高毒农药限制经营使用、农药经营店整治标准化4个100%,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而所有农业新政策、新制度的出台,落脚点?要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赵树凯告诉记者,“这个落脚点,就是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根本权益。”(济宁日报)